酝酿了将近一年的题材——天鹅湖,终于在春节前制作完成并圆满首演。这一年中,我几乎逢人必谈天鹅湖,得到的回应出奇一致: “芭蕾舞?” 好,那我就顺着你们的芭蕾舞聊一聊:“你们知道这个芭蕾舞剧讲的是个什么故事吗?” “王子和黑天鹅追求白天鹅” “黑天鹅父亲阻止白天鹅女儿嫁给王子” “黑天鹅的两个女儿争夺王后” 很多人心中,“天鹅湖”似乎已经成为芭蕾舞的代名词,可是看过芭蕾舞的观众们也大都对剧情一知半解。 所以,我要做的就是不跳芭蕾的儿童剧版《天鹅湖》。 把尘封几**的天鹅传说植入这一代孩子们的心中,等他们长大之后再去欣赏芭蕾舞剧时,感叹的不只是立起来的脚尖、惊讶的不仅是32个挥鞭转,他们还能看到悲欢离合之下的来龙去脉。 也能看见模糊的儿时记忆,那时的自己**无虑,那时的父母意气风发,那时的一切,都好像是甜的... 为了这一幕回忆,我手起笔落,手起笔落,手起笔落···50天后,剧本终于完成: 《天鹅湖——真假王后》 此处省略1.5万字。 但是有9个字不能省略,因为这9个字是天(er)鹅(tong)湖(ju)的灵魂。 哈、嗒、拉、啪、唰、咔、呀、啊、哇。 1 哈 笑声瓶只有装满笑声才能抵挡黑天鹅巫师的法力,可是身处绝境的奥杰塔在悲观的心态下根本笑不出来。观众们用自己的笑声填满了笑声瓶,并让奥杰塔懂得了面对困难要保持乐观向上。 故事能教会孩子很多道理,这是书本的功能。 但是作为现场演出的儿童剧《天鹅湖》,让孩子教会舞台上的主人公去克服心魔,这种反向的启发之后为观众带来的感悟,才是儿童剧演出较大的价值所在。 2 嗒 观看演出必须带着脑袋来,因为需要理解剧情;也需要带着双手来,因为需要鼓掌。 可是双脚有什么用?难道只是为了走到自己的座位吗?那岂不是太浪费了... 没有观众们的跺脚声,王子射出的箭就不会出现。也就是说,观众们不跺脚,演出根本无法继续。互动的意义有很多,但能够决定故事发展的互动无疑是较高级的。 3 拉 大幕开启前,从台口*直通观众席最后一排的长绳就摆在那里,观众们从落座那一刻开始就产生了好奇,这跟长绳不仅通往观众席,它也像一个问号勾向了观众的心里。 剧场是个神奇的空间,不仅要给观众们呈现虚幻的童话世界,更要让观众们感受到这个空间的多变——观众席也是舞台,观众也是演员。 4 啪 演员在台上得到掌声,这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。可是对儿童剧演出来说,在演出过程中得到那种类似于”叫好声“发自肺腑的掌声其实很难,因为家长们很难入戏,而孩子们也不太懂得何时需要鼓掌。 首演的连续两场演出中,小天鹅的这段*白全都得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掌声,我们非常欣慰,欣慰的不是这段台词得到了认可,而是大小观众全都入戏了。 5 唰 全场打开手机手电筒,与演员们合照。这是很多演出团体的正常操作,为的是留下精彩的剧照,以便后续宣传使用。可是这对观众来说有什么意义呢? 当孩子打开手电筒功能,为奥杰塔照亮前路的时候,意义出现了——观众们化身为萤火虫,成为夜空中较亮的星。 6 咔 童话世界的美轮美奂,孩子们的大笑、拉瓶盖、跺脚···家长们想留下的瞬间很多很多。 家长们愿意拍照,她们也一定乐于分享到朋友圈,这将对下一场的售票宣传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,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“口碑影响”。 7 呀 儿童剧之所以经常被扣上“幼稚”的帽子,原罪在于编剧身上。很多儿童剧剧本都像注水肉一样有量无质,故事要么不出所料,要么尴尬无趣。 儿童剧编剧是戏剧、影视化的输入,幼师化的输出。可实际情况是,很多儿童剧编剧讲故事的能力连实习幼师的水平都不如。 8 啊 铺陈、铺陈,再铺陈,为了什么?只为那个“啊”的时刻,这是观众恍然大悟的时刻、是石头落地的时刻,是感叹值回票价的时刻。 我始终认为,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某种程度的悬疑故事,悬疑并不意味着恐怖,它只需要让观众或者读者在你设下的迷局中一步步破局,结果在一个反转的转弯处看清周遭的全貌。 儿童剧的作用并不只有寓教于乐这一点,它甚至还应该能够培养孩子讲故事的能力,写作的能力,因为儿童剧不仅讲究“说学逗唱”,也讲究“起承转合”嘛! 9 哇 改编童话,与其说是写作的艺术,不如说是选择的艺术。我们选择哪些事件和结果来呈现给今天的观众,这比编一段故事要更有难度。 写,是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;作,是作别人想看的东西。写作,不是把文字玩出花来炫耀,而是写进他人的心里。 北艺,用9个字诠释了儿童剧好看的样子,但是好看的儿童剧绝不只是这9个字。我们将再接再厉, 多总结出几个字 做出更多有意思、有意义的儿童剧。